回顾|汤沐海执棒北京交响乐团奏响国家大剧院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正是一年最美的季节。10月14日晚,国际华人著名指挥家汤沐海携手北京交响乐团,于国家大剧院奏响汤沐海与北京交响乐团乐季音乐会,用《E小调第四交响曲》和《C小调第一交响曲》两部经典重磅作品,纪念勃拉姆斯诞辰190周年。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于1833年出生于汉堡,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被认为是继巴赫、贝多芬之后,最出色的正统德奥音乐继承者。1876年,完成并首演他的《C小调第一交响曲》。1885年,《E小调第四交响曲》首演。两年后的1897年逝世。勃拉姆斯一生虽仅创作四部交响曲,但其凭借这四部作品登上后贝多芬时代交响曲体裁创作的顶峰。2023年,是勃拉姆斯诞辰190周年,国内外众多乐团上演各种音乐会致敬这位古典音乐大师。

本场音乐会开门见山,上半场演绎《E小调第四交响曲》,下半场奏响《C小调第一交响曲》。《E小调第四交响曲》是勃拉姆斯一生所作四部交响曲中的最后一部,是勃拉姆斯读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受到启发后完成。1885年,勃拉姆斯亲自指挥这部交响曲的首演。第一乐章,从容的快板,充满伤感和沉思意味。中间的两个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从第一乐章到第四乐章的过渡,从中庸的行板到戏谑的快板-稍快的急板-原速,直至第四乐章的热情而有力地快板-更快,抵达整部交响曲的高潮。在汤沐海精湛指挥下,乐团激发出无与伦比的潜力,将勃拉姆斯作品中最为深刻的交响戏剧内涵展现的淋漓尽致,使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均感受到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作为2004年美国格莱美奖、2006年德国“Echo-Klassik”(古典回声)奖、2017年意大利奥斯卡国际金歌剧奖得主,以及2020年第三届德国OPUS KLASSIK“古典音乐奖”唯一华人音乐家获奖者,汤沐海在国际乐坛深具影响力,他的指挥激情澎湃,富有感染力,无论乐队还是观众都能沉醉于他的独特魅力,享受音乐所带来的那份纯粹和美好。“感觉自己也浑身充满着音乐的艺术细胞”“太精彩了”“这是古典大师与现代大家之间天籁般的对话啊”中场休息之余,观众们纷纷赞叹着。

之后,来到下半场的《C小调第一交响曲》,这是勃拉姆斯的第一部交响曲。秉承严谨完美的创作态度,勃拉姆斯从1855年开始写作此曲,至1876 年,历时整整21年。这部作品首演后,被给予极高评价,称为“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成为“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最好诠释。全曲由四个乐章组成,继承贝多芬从黑暗到光明的史诗般构思方式,乐曲中充满斗争、烦恼、苦闷、失意、喜悦等情感的交织,融汇古典与浪漫,富于变幻的节奏感,音乐语汇丰富,旋律结构流畅,是勃拉姆斯留给世人的熠熠生辉的精神财富。
“他整整一生,倾尽心血只写了四部交响曲,把他所有的爱集中在交响乐上,我心里非常尊敬他。作品里的每个音符、每个乐章,都浸透了他对生活、对艺术的追求向往。”谈到本场音乐会为何选择勃拉姆斯的这两首作品,汤沐海表示,“勃拉姆斯的这四部交响曲具有一年四季的感觉,比如《E小调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一上来就是忧郁的秋天的主题;而《C小调第一交响曲》一上来给人的感觉是寒冬雅静,非常悲伤,但在里面找到了解脱。这就像人生嘛,多少个一年四季就是人的一生。”
与北京交响乐团合作演绎勃拉姆斯的经典作品,也并非汤沐海的第一次。今年6月,汤沐海曾执棒指挥北京交响乐团重磅演绎勃拉姆斯四部交响曲中的另外两部——《F大调第三交响曲》和《D大调第二交响曲》,获得巨大成功。短短时间,美美与共,再次携手演绎《E小调第四交响曲》和《C小调第一交响曲》,可谓圆满,也正是对这位音乐大师诞辰190周年的最好纪念和致敬。
演出至尾,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呐喊声,经久不息。汤沐海被现场观众的热情点燃,返场加演勃拉姆斯极负盛名的《匈牙利舞曲第一号》,节奏自由,速度变化激烈,最后乐曲在热烈而欢快的气氛中结束,将音乐会与观众的情绪再次推向高潮。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正是一年最美的季节。10月14日晚,国际华人著名指挥家汤沐海携手北京交响乐团,于国家大剧院奏响汤沐海与北京交响乐团乐季音乐会,用《E小调第四交响曲》和《C小调第一交响曲》两部经典重磅作品,纪念勃拉姆斯诞辰190周年。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于1833年出生于汉堡,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被认为是继巴赫、贝多芬之后,最出色的正统德奥音乐继承者。1876年,完成并首演他的《C小调第一交响曲》。1885年,《E小调第四交响曲》首演。两年后的1897年逝世。勃拉姆斯一生虽仅创作四部交响曲,但其凭借这四部作品登上后贝多芬时代交响曲体裁创作的顶峰。2023年,是勃拉姆斯诞辰190周年,国内外众多乐团上演各种音乐会致敬这位古典音乐大师。
本场音乐会开门见山,上半场演绎《E小调第四交响曲》,下半场奏响《C小调第一交响曲》。《E小调第四交响曲》是勃拉姆斯一生所作四部交响曲中的最后一部,是勃拉姆斯读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受到启发后完成。1885年,勃拉姆斯亲自指挥这部交响曲的首演。第一乐章,从容的快板,充满伤感和沉思意味。中间的两个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从第一乐章到第四乐章的过渡,从中庸的行板到戏谑的快板-稍快的急板-原速,直至第四乐章的热情而有力地快板-更快,抵达整部交响曲的高潮。在汤沐海精湛指挥下,乐团激发出无与伦比的潜力,将勃拉姆斯作品中最为深刻的交响戏剧内涵展现的淋漓尽致,使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均感受到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作为2004年美国格莱美奖、2006年德国“Echo-Klassik”(古典回声)奖、2017年意大利奥斯卡国际金歌剧奖得主,以及2020年第三届德国OPUS KLASSIK“古典音乐奖”唯一华人音乐家获奖者,汤沐海在国际乐坛深具影响力,他的指挥激情澎湃,富有感染力,无论乐队还是观众都能沉醉于他的独特魅力,享受音乐所带来的那份纯粹和美好。“感觉自己也浑身充满着音乐的艺术细胞”“太精彩了”“这是古典大师与现代大家之间天籁般的对话啊”中场休息之余,观众们纷纷赞叹着。
之后,来到下半场的《C小调第一交响曲》,这是勃拉姆斯的第一部交响曲。秉承严谨完美的创作态度,勃拉姆斯从1855年开始写作此曲,至1876 年,历时整整21年。这部作品首演后,被给予极高评价,称为“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成为“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最好诠释。全曲由四个乐章组成,继承贝多芬从黑暗到光明的史诗般构思方式,乐曲中充满斗争、烦恼、苦闷、失意、喜悦等情感的交织,融汇古典与浪漫,富于变幻的节奏感,音乐语汇丰富,旋律结构流畅,是勃拉姆斯留给世人的熠熠生辉的精神财富。
“他整整一生,倾尽心血只写了四部交响曲,把他所有的爱集中在交响乐上,我心里非常尊敬他。作品里的每个音符、每个乐章,都浸透了他对生活、对艺术的追求向往。”谈到本场音乐会为何选择勃拉姆斯的这两首作品,汤沐海表示,“勃拉姆斯的这四部交响曲具有一年四季的感觉,比如《E小调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一上来就是忧郁的秋天的主题;而《C小调第一交响曲》一上来给人的感觉是寒冬雅静,非常悲伤,但在里面找到了解脱。这就像人生嘛,多少个一年四季就是人的一生。”
与北京交响乐团合作演绎勃拉姆斯的经典作品,也并非汤沐海的第一次。今年6月,汤沐海曾执棒指挥北京交响乐团重磅演绎勃拉姆斯四部交响曲中的另外两部——《F大调第三交响曲》和《D大调第二交响曲》,获得巨大成功。短短时间,美美与共,再次携手演绎《E小调第四交响曲》和《C小调第一交响曲》,可谓圆满,也正是对这位音乐大师诞辰190周年的最好纪念和致敬。
演出至尾,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和呐喊声,经久不息。汤沐海被现场观众的热情点燃,返场加演勃拉姆斯极负盛名的《匈牙利舞曲第一号》,节奏自由,速度变化激烈,最后乐曲在热烈而欢快的气氛中结束,将音乐会与观众的情绪再次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