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

科技交响|《交响编码》合成进行时,明日线上线下同步呈现

新闻动态 / 演出活动 / 科技交响|《交...

1.jpg

《交响编码》演出在即,北京交响乐团今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与艺术大楼”完成了最终合成,整个作品的科技与艺术融合之美初现。在这场即将揭开的音乐盛宴中,我们将带您探秘现场,揭晓背后六大创新科技手段,带您感受这场科技与艺术碰撞的舞台是如何真实呈现出来的!

2.jpg

1.电子音乐实时设计与表演

在《交响编码》中,电子音乐设计团队不仅提前制作了适配整场作品的方案,更在演出现场对乐器、人声进行实时处理,通过技术手段超越声音本身的极限。实时生成、渲染与控制,使电子音效完美融合交响乐团的演奏,为观众呈现出超凡脱俗的声音体验。

3.jpg

2.精心预制电子声效与自然音景

整部作品融入了大量预制电子声效与自然采样,尤其在《万物生长》及《时空隧道》两个乐章中,与乐队及指挥高度配合,将科技和自然声音完美结合。大屏幕与乐队实时交互呈现,为整场演出带来了全方位的沉浸式视听体验。

4.jpg

3.AI智能音乐创作的震撼尝试

第四乐章《时空隧道》由AI人工智能技术协助完成。这一技术根据作曲家的描述与指导,生成了从巴洛克到现代多种风格的交响乐片段,通过科幻式音效串联,完成了一次跨越数百年的“时空穿越”之旅。这不仅是音乐创作的创新,更是AI技术在艺术领域的一次突破性尝试。

5.jpg

4.实时视觉交互设计

视觉设计团队根据音乐动态实时生成交互画面,将音符的力量具象化为绚丽的视觉效果。这种动态交互的设计为观众创造了“音画合一”的沉浸式体验,让整场演出更具科技感与未来感。

6.gif

5.沉浸式多维度音响设计

本次演出现场精心布置了数十只点声源,形成三维环绕的音箱阵列。采用Astro Spatial Audio沉浸式音效技术和可变混响渲染引擎,结合现场扬声器的巧妙布局,实现制作与播放的无缝衔接,确保节目从预制到现场演出的完美呈现。内置的自适应波场合成算法,为每位观众带来一致而动听的音效体验。

7.jpg

此外,根据演出场地的独特条件,设计了一套将沉浸式扩声系统与传统电子音乐扩散系统相结合的复杂体系。这一系统不仅满足管弦乐队现场补声和扩声的需求,还支持预制电子音乐的实时控制,以及现场乐队演奏时即时生成的交互电子音乐效果。通过这一创新设计,观众将体验到视觉与听觉高度融合的三维环绕,全方位沉浸式体验。

想要在家也能亲身体验这场突破想象的科技交响盛宴?《交响编码》将在明日将同步直播精彩演出。无论您身处何地,都可以通过以下直播通道,第一时间感受这场跨越艺术与科技的音乐盛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