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季回顾|金野、列宾联袂演绎俄式经典——战火淬炼的音符,唤醒和平珍视

6月19日晚,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内硝烟与凯歌在音符中交织,北京交响乐团在指挥家金野执棒下,以“冰与火的交响”为主题呈现了一场震撼灵魂的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暨2025半乐季演出。俄罗斯小提琴大师瓦迪姆·列宾(以下简称:列宾)的加盟,与乐团共同演绎了普罗科菲耶夫《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和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两部战火淬炼的俄罗斯巨作,在中俄建交76周年之际,续写了音乐外交的新篇章。

▲小提琴 瓦迪姆·列宾
音乐会上半场由列宾与乐团合作的普罗科菲耶夫《G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拉开序幕。小提琴在列宾手中化为诗意的载体: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展露冷峻技巧,第二乐章“从容的行板”中他闭目沉浸,琴音如寒夜星光般低吟浅诉,至第三乐章“朝气蓬勃的快板”时,运弓迸发出炫目火花,将巴黎与莫斯科辗转时期的创作心境淋漓尽致地铺陈于听众耳畔。观众席屏息凝神,唯有琴弦震颤间流淌出西伯利亚的凛冽与人性温度的交融。这部协奏曲原准备写成一首室内乐作品,音乐中的情感——无论抒情还是热烈,几乎都是用戏谑的语言表达的。而列宾的风格亦可谓藏锋于弓弦间但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冷静地以严控的技术表现出作品的嘲讽感。普罗配器令人叫绝,三乐章小结尾竟用一只大军鼓和低音提琴为小提琴伴奏,列宾于其上悠然狂舞。


▲指挥 金野
下半场金野以排山倒海之势揭开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的悲壮史诗。这部诞生于列宁格勒围城烽火中的作品,承载着特殊历史重量——1941年,肖斯塔科维奇作为“防空监视队”成员,在乐谱草稿上标注“BT”(防空警报缩写)的间隙坚持创作;1942年乐谱由军用飞机穿越德军炮火运抵孤城,同年8月9日,80名虚弱乐手(包括从前线调回的战士)在饥饿与轰炸中完成首演,炮兵以数千发炮弹压制敌火护卫乐声。金野对此曲的深刻理解与多次排演经验,化作精准而充满张力的手势语言:第一乐章弦乐奏出和平主题后,小鼓声由远及近反复十一次,配器层层加厚,象征纳粹铁蹄逼近;铜管迸发的“抵抗主题”与“敌人主题”残酷绞杀,再现1941年寒冬的绝望与抗争。当第四乐章“胜利”的凯歌以雷霆万钧之势奏响,定音鼓与铜管轰鸣如历史洪流,金野挥臂划出坚定弧线,将70分钟的音乐长征推向巅峰。


▲乐队首席 杨莹
这场音乐会的高光时刻来自金野与客座长笛首席金塔。金野对肖斯塔科维奇这部作品可谓谙熟,他的指挥显然是客观如托斯卡尼的,有棱有角之余,能看出他对作品的结构显然了然于胸,并致力于让各个段落泾渭分明的同时保证衔接的准确。在他的棒下,你找不到一点滥情之痕迹,每一处提示都在他洗练的手势中被精准地完成。慢板乐章的和弦如悠远的钟声,末乐章的加速层层递进做的富于逻辑性。北京交响乐团以音量见长,但这次在弱奏上明显更充分贯彻了指挥的要求。金野表示:“很高兴与北京交响乐团合作,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带来这么一套重磅音乐会。上下半场的曲目都是很重量的曲目。在《第七交响曲》中,肖斯塔科维奇原来的标题对诠释很有启发。”据金野分享,列宾在排练时完全背谱,甚至能背出乐团第二双簧管的声部。而这得益于一次演出经历——当列宾和著名的奥菲欧室内乐团合作这部作品时,乐团是不设指挥的,在那次准备的过程中,他也详尽地学习分谱的部分,并在此后下决心以这样的精细程度学习协奏曲。长笛演奏家金塔的音色温润中却极具传导性,听来令人久久难以忘怀,他在下半场的独奏段落是本场音乐会的高光时刻之一。


终章落幕后的数秒寂静,旋即被暴风雨般的掌声撕裂,激动的观众久久伫立。这场演出不仅是技术与音乐的呈现,更是历史的共振。
2025北京交响乐团半乐季即将接近尾声,7月26日北京艺术中心即将上演半乐季闭幕演出——《永恒的经典》普罗科菲耶夫作品专场音乐会,本次乐季,围绕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哈恰图良三位苏联作曲家的作品展开。北京交响乐团团长李长军表示:“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半乐季中,我们上演了两场纪念演出,五首作品跨越80年,依然能唤起听众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共鸣,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守护和平。”北京交响乐团将继续致力于为首都观众带来丰富的音乐艺术及视听感受,下半年2025/2026完整乐季演出将会隆重推出,敬请期待!
更多精彩

6月19日晚,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内硝烟与凯歌在音符中交织,北京交响乐团在指挥家金野执棒下,以“冰与火的交响”为主题呈现了一场震撼灵魂的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暨2025半乐季演出。俄罗斯小提琴大师瓦迪姆·列宾(以下简称:列宾)的加盟,与乐团共同演绎了普罗科菲耶夫《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和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两部战火淬炼的俄罗斯巨作,在中俄建交76周年之际,续写了音乐外交的新篇章。
▲小提琴 瓦迪姆·列宾
音乐会上半场由列宾与乐团合作的普罗科菲耶夫《G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拉开序幕。小提琴在列宾手中化为诗意的载体: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展露冷峻技巧,第二乐章“从容的行板”中他闭目沉浸,琴音如寒夜星光般低吟浅诉,至第三乐章“朝气蓬勃的快板”时,运弓迸发出炫目火花,将巴黎与莫斯科辗转时期的创作心境淋漓尽致地铺陈于听众耳畔。观众席屏息凝神,唯有琴弦震颤间流淌出西伯利亚的凛冽与人性温度的交融。这部协奏曲原准备写成一首室内乐作品,音乐中的情感——无论抒情还是热烈,几乎都是用戏谑的语言表达的。而列宾的风格亦可谓藏锋于弓弦间但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冷静地以严控的技术表现出作品的嘲讽感。普罗配器令人叫绝,三乐章小结尾竟用一只大军鼓和低音提琴为小提琴伴奏,列宾于其上悠然狂舞。
▲指挥 金野
下半场金野以排山倒海之势揭开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的悲壮史诗。这部诞生于列宁格勒围城烽火中的作品,承载着特殊历史重量——1941年,肖斯塔科维奇作为“防空监视队”成员,在乐谱草稿上标注“BT”(防空警报缩写)的间隙坚持创作;1942年乐谱由军用飞机穿越德军炮火运抵孤城,同年8月9日,80名虚弱乐手(包括从前线调回的战士)在饥饿与轰炸中完成首演,炮兵以数千发炮弹压制敌火护卫乐声。金野对此曲的深刻理解与多次排演经验,化作精准而充满张力的手势语言:第一乐章弦乐奏出和平主题后,小鼓声由远及近反复十一次,配器层层加厚,象征纳粹铁蹄逼近;铜管迸发的“抵抗主题”与“敌人主题”残酷绞杀,再现1941年寒冬的绝望与抗争。当第四乐章“胜利”的凯歌以雷霆万钧之势奏响,定音鼓与铜管轰鸣如历史洪流,金野挥臂划出坚定弧线,将70分钟的音乐长征推向巅峰。
▲乐队首席 杨莹
这场音乐会的高光时刻来自金野与客座长笛首席金塔。金野对肖斯塔科维奇这部作品可谓谙熟,他的指挥显然是客观如托斯卡尼的,有棱有角之余,能看出他对作品的结构显然了然于胸,并致力于让各个段落泾渭分明的同时保证衔接的准确。在他的棒下,你找不到一点滥情之痕迹,每一处提示都在他洗练的手势中被精准地完成。慢板乐章的和弦如悠远的钟声,末乐章的加速层层递进做的富于逻辑性。北京交响乐团以音量见长,但这次在弱奏上明显更充分贯彻了指挥的要求。金野表示:“很高兴与北京交响乐团合作,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带来这么一套重磅音乐会。上下半场的曲目都是很重量的曲目。在《第七交响曲》中,肖斯塔科维奇原来的标题对诠释很有启发。”据金野分享,列宾在排练时完全背谱,甚至能背出乐团第二双簧管的声部。而这得益于一次演出经历——当列宾和著名的奥菲欧室内乐团合作这部作品时,乐团是不设指挥的,在那次准备的过程中,他也详尽地学习分谱的部分,并在此后下决心以这样的精细程度学习协奏曲。长笛演奏家金塔的音色温润中却极具传导性,听来令人久久难以忘怀,他在下半场的独奏段落是本场音乐会的高光时刻之一。
终章落幕后的数秒寂静,旋即被暴风雨般的掌声撕裂,激动的观众久久伫立。这场演出不仅是技术与音乐的呈现,更是历史的共振。
2025北京交响乐团半乐季即将接近尾声,7月26日北京艺术中心即将上演半乐季闭幕演出——《永恒的经典》普罗科菲耶夫作品专场音乐会,本次乐季,围绕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哈恰图良三位苏联作曲家的作品展开。北京交响乐团团长李长军表示:“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半乐季中,我们上演了两场纪念演出,五首作品跨越80年,依然能唤起听众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共鸣,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守护和平。”北京交响乐团将继续致力于为首都观众带来丰富的音乐艺术及视听感受,下半年2025/2026完整乐季演出将会隆重推出,敬请期待!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