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预告|《运河华章·中国红》混编室内乐音乐会即将献礼"七一"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2025年7月1日19:30,北京交响乐团与北京民族乐团将联袂在北京艺术中心上演《运河华章·中国红》混编室内乐音乐会。作为通州区"运河有戏"演出季原创剧目孵化作品,此场音乐会由指挥家张鸣执棒,以中西融合的混编室内乐形式,创新演绎十余首红色经典与民族乐曲,用音乐绘制出一幅贯通古今、连接南北的文化长卷。
音乐会将精选《红梅赞》《万泉河水》等革命经典,融合《探清水河》《沂蒙山小调》等地域民歌,特邀雷焕然、刘畅、熊俊杰、贾璞真、戚浩笛五位优秀的作曲家进行全新编创。北京交响乐团小提琴演奏员张莹将带来《渔家姑娘在海边》的深情独奏,大提琴演奏员刘宴佐则以《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展现草原辽阔。朝鲜民歌《阿里郎》将由分别来自北京民族乐团的孟宪莹、任鑫悦和北京交响乐团的王文华、宋洋以四物乐的方式全新演绎。从西藏风情的《在那东山顶上》到山西民歌《人说山西好风光》,音乐会沿大运河文化带展开声音旅行,用交响化的语言重新诠释35座运河城市的集体记忆。
在这个值得纪念的夜晚,让我们用跨越时空的旋律致敬英雄、礼赞时代,聆听民族精神与世界语言的精彩共鸣,让更多观众感受"红色经典+运河文化"的双重魅力。
演出介绍
PERFORMANCE INTRODUCTION
◆ 主 题:《运河华章·中国红》混编室内乐音乐会
◆ 时 间:2025年7月1日 19:30
◆ 地 点:北京艺术中心音乐厅
◆ 指 挥:张鸣
◆ 小提琴:张莹
◆ 大提琴:刘宴佐
◆ 演 奏:北京交响乐团、北京民族乐团
◆ 曲 目:

曲目以现场演出为准
艺术家介绍
ARTIST INTRODUCTION

张鸣,北京民族乐团首席指挥,甘肃省歌舞剧院首席客座指挥,安徽民族乐团首席客座指挥,天津歌舞剧院客席指挥,广西民族乐团艺术委员会指导专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指挥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少年民族乐团常任指挥,“不亦乐乎”中国民族室内乐团艺术总监。自幼受父亲张福全指引学习音乐,2018年正式开启职业指挥道路,与他人共同创作有《鼓炫》《山与水的呼唤》等民族管弦乐作品。

张莹,北京交响乐团小提琴演奏员。
4岁开始学琴。200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师从于王泓教授。2011年以优异的成绩保送推免至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2015年又以校内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曾获得首届全国声乐器乐舞蹈大赛少年专业组金奖、2018年香港国际小提琴比赛青年专业组第五名、2016年中央音乐学院第十届“炎黄杯”提琴独奏或二重奏作品比赛最佳演奏奖。2017年6月,被聘为中央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评委。此外,还是国家奖学金、研究生一等奖奖学金、中央音乐学院优秀学生以及专业优秀奖的获得者。
活跃于国际知名音乐节:以全额奖学金考取瑞士Montana Festival,并和杰出的小提琴大师、指挥家Shlomo Mintz及Hagai Shaham合作演出;考入德国Schleswig-Holstein Musik Festival石荷州音乐节;入选NTSO两岸青少年管弦乐团;参加世界上影响最大的青年古典音乐节之一“欧洲青年古典音乐节”,在柏林爱乐大厅进行专场演出;随教育部与文化部参加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应邀作为“国家艺术基金—— 2016年青年创作人才计划”资助项目《楼兰长歌》的演奏人员赴新疆交流演出。演出足迹遍布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瑞士圣普雷市政厅、美国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拿大UBC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萨尔茨堡、格拉茨、德国柏林、慕尼黑、日内瓦、中国台北等地。
曾经合作的知名音乐家包括艾森巴赫、萨宾·梅耶、什洛莫·敏茨、沙汉姆等。
目前所使用的小提琴和弓子是由香港中华基金会慷慨提供。

刘宴佐,北京交响乐团大提琴演奏员、弦乐四重奏成员。
200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大提琴专业本科,师从孙晓淇教授,于2010年取得文学学士学位。2019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大提琴专业研究生,师从马雯教授,于2022年取得硕士学位。
现就职于北京交响乐团,多次担任乐团大提琴声部首席以及独奏,随团走遍国内各地并出访美国、加拿大等国,为国内外观众献上了多场精彩演出。
加入北京交响乐团弦乐四重奏。参与APCE会议、一带一路峰会、厦门金砖会议、斐济中外艺术交流等多场重要国事活动演出,得到各方高度赞扬。

被誉为“首都明珠交响乐团”的北京交响乐团,成立于1977年10月,隶属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曾长期担任乐团艺术指导的老一辈指挥大师李德伦、严良堃、黄飞立、韩中杰、徐新以及首任团长李湘林为乐团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上世纪90年代至2018年,著名指挥家谭利华担任北京交响乐团团长、艺术总监、首席指挥。期间,进行了重大改革与调整,乐团逐步走向职业化。作为中国首都北京音乐文化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创造者,该团在成立和发展的历程中,凭借高度的职业化标准、严谨的演奏技艺、丰富广泛的曲目和深厚的音乐修养,使得北京交响乐团成为中国最受欢迎和国际颇有影响力的乐团之一,赢得了世界性的广泛关注与赞誉。
北京交响乐团多次代表国家及首都参与大型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并多次出访德国、英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捷克、波兰、克罗地亚、匈牙利、土耳其、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加拿大、韩国等国,并在全国各地和港澳台举办巡回演出。2001年至2017年八度载誉完成了欧洲巡演,获得欧洲评论界极高的评价。2013年乐团首次登上美洲大陆,对墨西哥、美国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巡演,美国发行量最大的华盛顿邮报通栏标题称——“北京交响乐团掀起古典音乐热潮”。
北京交响乐团从1994年就开始致力于广泛而深入的普及交响音乐会。其足迹遍及北京的军营、厂矿、学校、社区以及中国的各大音乐厅和高等院校。在三十多年的普及足迹中,北京交响乐团的普及音乐会多达近千场,涉及不同职业和不同年龄的观众人数上百万人次。2016年,由北京交响乐团发起的“首都市民音乐厅”,倡导“百姓身边的交响乐”,推动古典音乐走进首都市民的日常生活,成为首都公共文化的惠民品牌。

北京民族乐团于2015年9月正式组建,隶属于北京演艺集团,其前身为北京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是北京市属文艺表演团体之一。
乐团自成立以来先后举办了《北京回响》《国乐耀中华》《国乐大典》等大型民族音乐会,创作推出了民族音画《燕京八景》、民族管弦乐《新国门畅想》、民族管弦乐组曲《中轴》、丰子恺漫画主题协奏组曲《漫弹》、民族交响诗《大运河》等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同时乐团在演出形式上不断探索创新,先后创作上演了多媒体情景音乐会《五行》、打击乐儿童剧《寻找最后一滴水》、国乐剧《春江花月夜》、流行国乐《国潮》《国风》《国漫》以及融合音乐会《国乐的摇摆》等一系列时尚现代的精品演出项目。
“新年音乐会”、“周年音乐会”、“中华四季”、“新锐系列”、“城市之间”等已成为乐团的品牌演出项目连续举办多届。乐团打造的品牌活动项目“北京鼓乐节”、“北京国乐节”、 “自古英雄出少年”也已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每年举办。乐团精心打造的两支演出团队“玖乐室内乐组合”、“玖木打击乐组合”已成为品牌演出团队,多次参加重大演出活动。由乐团文化活动部组建的北京民族乐团附属青年爱乐国乐团、附属少儿打击乐团、附属少儿弹拨乐团三支非职业团队为民族音乐的普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乐团积极探索国乐与互联网的融合,在微信视频号推出了三场不同主题的“国乐最现场”竖屏直播音乐会,为国有院团线上演出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乐团打造的虚拟音乐厅【国乐府】上线以来推出众多音乐活动及演出项目,为演艺新空间的开拓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保障,近年来乐团人才辈出,宋艺博、杜朋朋、郑杨、李雨涵等一批年轻音乐家在各类大型演出中展露才华。北京民族乐团将立足北京、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创排具有中国气派、北京风格、符合当代审美的音乐作品,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为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做出贡献。
购票方式
PURCHASE TICKET

▲扫码即刻购票▲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2025年7月1日19:30,北京交响乐团与北京民族乐团将联袂在北京艺术中心上演《运河华章·中国红》混编室内乐音乐会。作为通州区"运河有戏"演出季原创剧目孵化作品,此场音乐会由指挥家张鸣执棒,以中西融合的混编室内乐形式,创新演绎十余首红色经典与民族乐曲,用音乐绘制出一幅贯通古今、连接南北的文化长卷。
音乐会将精选《红梅赞》《万泉河水》等革命经典,融合《探清水河》《沂蒙山小调》等地域民歌,特邀雷焕然、刘畅、熊俊杰、贾璞真、戚浩笛五位优秀的作曲家进行全新编创。北京交响乐团小提琴演奏员张莹将带来《渔家姑娘在海边》的深情独奏,大提琴演奏员刘宴佐则以《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展现草原辽阔。朝鲜民歌《阿里郎》将由分别来自北京民族乐团的孟宪莹、任鑫悦和北京交响乐团的王文华、宋洋以四物乐的方式全新演绎。从西藏风情的《在那东山顶上》到山西民歌《人说山西好风光》,音乐会沿大运河文化带展开声音旅行,用交响化的语言重新诠释35座运河城市的集体记忆。
在这个值得纪念的夜晚,让我们用跨越时空的旋律致敬英雄、礼赞时代,聆听民族精神与世界语言的精彩共鸣,让更多观众感受"红色经典+运河文化"的双重魅力。
演出介绍
PERFORMANCE INTRODUCTION
◆ 主 题:《运河华章·中国红》混编室内乐音乐会
◆ 时 间:2025年7月1日 19:30
◆ 地 点:北京艺术中心音乐厅
◆ 指 挥:张鸣
◆ 小提琴:张莹
◆ 大提琴:刘宴佐
◆ 演 奏:北京交响乐团、北京民族乐团
◆ 曲 目:
曲目以现场演出为准
艺术家介绍
ARTIST INTRODUCTION
张鸣,北京民族乐团首席指挥,甘肃省歌舞剧院首席客座指挥,安徽民族乐团首席客座指挥,天津歌舞剧院客席指挥,广西民族乐团艺术委员会指导专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指挥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少年民族乐团常任指挥,“不亦乐乎”中国民族室内乐团艺术总监。自幼受父亲张福全指引学习音乐,2018年正式开启职业指挥道路,与他人共同创作有《鼓炫》《山与水的呼唤》等民族管弦乐作品。
张莹,北京交响乐团小提琴演奏员。
4岁开始学琴。200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师从于王泓教授。2011年以优异的成绩保送推免至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2015年又以校内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曾获得首届全国声乐器乐舞蹈大赛少年专业组金奖、2018年香港国际小提琴比赛青年专业组第五名、2016年中央音乐学院第十届“炎黄杯”提琴独奏或二重奏作品比赛最佳演奏奖。2017年6月,被聘为中央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评委。此外,还是国家奖学金、研究生一等奖奖学金、中央音乐学院优秀学生以及专业优秀奖的获得者。
活跃于国际知名音乐节:以全额奖学金考取瑞士Montana Festival,并和杰出的小提琴大师、指挥家Shlomo Mintz及Hagai Shaham合作演出;考入德国Schleswig-Holstein Musik Festival石荷州音乐节;入选NTSO两岸青少年管弦乐团;参加世界上影响最大的青年古典音乐节之一“欧洲青年古典音乐节”,在柏林爱乐大厅进行专场演出;随教育部与文化部参加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应邀作为“国家艺术基金—— 2016年青年创作人才计划”资助项目《楼兰长歌》的演奏人员赴新疆交流演出。演出足迹遍布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瑞士圣普雷市政厅、美国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拿大UBC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萨尔茨堡、格拉茨、德国柏林、慕尼黑、日内瓦、中国台北等地。
曾经合作的知名音乐家包括艾森巴赫、萨宾·梅耶、什洛莫·敏茨、沙汉姆等。
目前所使用的小提琴和弓子是由香港中华基金会慷慨提供。
刘宴佐,北京交响乐团大提琴演奏员、弦乐四重奏成员。
200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大提琴专业本科,师从孙晓淇教授,于2010年取得文学学士学位。2019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大提琴专业研究生,师从马雯教授,于2022年取得硕士学位。
现就职于北京交响乐团,多次担任乐团大提琴声部首席以及独奏,随团走遍国内各地并出访美国、加拿大等国,为国内外观众献上了多场精彩演出。
加入北京交响乐团弦乐四重奏。参与APCE会议、一带一路峰会、厦门金砖会议、斐济中外艺术交流等多场重要国事活动演出,得到各方高度赞扬。
被誉为“首都明珠交响乐团”的北京交响乐团,成立于1977年10月,隶属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曾长期担任乐团艺术指导的老一辈指挥大师李德伦、严良堃、黄飞立、韩中杰、徐新以及首任团长李湘林为乐团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上世纪90年代至2018年,著名指挥家谭利华担任北京交响乐团团长、艺术总监、首席指挥。期间,进行了重大改革与调整,乐团逐步走向职业化。作为中国首都北京音乐文化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创造者,该团在成立和发展的历程中,凭借高度的职业化标准、严谨的演奏技艺、丰富广泛的曲目和深厚的音乐修养,使得北京交响乐团成为中国最受欢迎和国际颇有影响力的乐团之一,赢得了世界性的广泛关注与赞誉。
北京交响乐团多次代表国家及首都参与大型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并多次出访德国、英国、瑞士、奥地利、意大利、捷克、波兰、克罗地亚、匈牙利、土耳其、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加拿大、韩国等国,并在全国各地和港澳台举办巡回演出。2001年至2017年八度载誉完成了欧洲巡演,获得欧洲评论界极高的评价。2013年乐团首次登上美洲大陆,对墨西哥、美国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巡演,美国发行量最大的华盛顿邮报通栏标题称——“北京交响乐团掀起古典音乐热潮”。
北京交响乐团从1994年就开始致力于广泛而深入的普及交响音乐会。其足迹遍及北京的军营、厂矿、学校、社区以及中国的各大音乐厅和高等院校。在三十多年的普及足迹中,北京交响乐团的普及音乐会多达近千场,涉及不同职业和不同年龄的观众人数上百万人次。2016年,由北京交响乐团发起的“首都市民音乐厅”,倡导“百姓身边的交响乐”,推动古典音乐走进首都市民的日常生活,成为首都公共文化的惠民品牌。
北京民族乐团于2015年9月正式组建,隶属于北京演艺集团,其前身为北京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是北京市属文艺表演团体之一。
乐团自成立以来先后举办了《北京回响》《国乐耀中华》《国乐大典》等大型民族音乐会,创作推出了民族音画《燕京八景》、民族管弦乐《新国门畅想》、民族管弦乐组曲《中轴》、丰子恺漫画主题协奏组曲《漫弹》、民族交响诗《大运河》等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同时乐团在演出形式上不断探索创新,先后创作上演了多媒体情景音乐会《五行》、打击乐儿童剧《寻找最后一滴水》、国乐剧《春江花月夜》、流行国乐《国潮》《国风》《国漫》以及融合音乐会《国乐的摇摆》等一系列时尚现代的精品演出项目。
“新年音乐会”、“周年音乐会”、“中华四季”、“新锐系列”、“城市之间”等已成为乐团的品牌演出项目连续举办多届。乐团打造的品牌活动项目“北京鼓乐节”、“北京国乐节”、 “自古英雄出少年”也已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每年举办。乐团精心打造的两支演出团队“玖乐室内乐组合”、“玖木打击乐组合”已成为品牌演出团队,多次参加重大演出活动。由乐团文化活动部组建的北京民族乐团附属青年爱乐国乐团、附属少儿打击乐团、附属少儿弹拨乐团三支非职业团队为民族音乐的普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乐团积极探索国乐与互联网的融合,在微信视频号推出了三场不同主题的“国乐最现场”竖屏直播音乐会,为国有院团线上演出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乐团打造的虚拟音乐厅【国乐府】上线以来推出众多音乐活动及演出项目,为演艺新空间的开拓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保障,近年来乐团人才辈出,宋艺博、杜朋朋、郑杨、李雨涵等一批年轻音乐家在各类大型演出中展露才华。北京民族乐团将立足北京、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创排具有中国气派、北京风格、符合当代审美的音乐作品,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为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做出贡献。
购票方式
PURCHASE TICKET
▲扫码即刻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