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

聚焦现场|带观众彩排进行时,提前解锁精彩

新闻动态 / 演出活动 / 聚焦现场|带观...

微信图片_2025-09-26_101924_015.jpg

9月24日晚,北京交响乐团年度重点创作项目——室内乐·昆曲音乐剧场《牡丹亭·惊梦》在国家大剧院台湖剧场迎来了首次带观众彩排。这场跨越四百年的对话并非一次简单的艺术形式叠加,而是两种深厚美学体系的深度碰撞与融合尝试。室内乐的雅致气场与昆曲的水磨雅韵,看似分属东西方艺术光谱的两极,却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共核中找到了奇妙的共鸣点。

微信图片_2025-09-26_101932_876.jpg

当杜丽娘的婉转吟唱不再是传统的笛箫相伴,而是置身于西洋室内乐织就的丰富和声中,我们听到的不只是配器方式的改变,更是艺术表达维度的拓展。室内乐以其丰富的色彩和动态,为昆曲的写意空间注入了更具戏剧张力和心理描摹深度的音乐叙事,使《牡丹亭》这一中国经典文化瑰宝获得了更深的情感渲染力与时空穿透力,这无疑是两种艺术门类守正创新的一次值得肯定的探索。

微信图片_2025-09-26_101938_941.jpg微信图片_2025-09-26_101944_195.jpg

尤为可贵的是,这种创新并未滑向为求新而失其本的误区,其核心在于“守正”基础上的“创新”。整场演出严格遵循了昆曲艺术最核心的“曲牌体”格律与声腔韵味,演员的唱做念舞依旧恪守传统规范,体现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刻敬畏。乐队在此扮演的角色并非取代,而是烘托、渲染与升华,它如同一个精心设计的现代艺术空间,更好地承托出昆曲这颗传统明珠的温润光华。这种“守正”确保了创新的根基不失,“创新”则为“守正”注入了与时俱进的活力,使其在当代审美语境下依然能焕发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为古老剧种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微信图片_2025-09-26_101950_349.jpg

而从更广阔的视野审视,此次合作堪称交响乐实现“破圈”传播的一次颇具启示意义的实践。长久以来,交响乐常被部分观众视为“阳春白雪”,与大众文化存在一定的隔膜。而主动携手拥有广泛群众基础与中国文化基因的昆曲,实质上是交响乐走出固有圈层、主动拥抱更广泛受众的文化姿态。它借助《牡丹亭》这个极具辨识度的文化IP,降低了大众接触交响乐的心理门槛,让听众在熟悉的故事情境与美学意境中,自然而然地领略到交响乐的艺术魅力。同时,这种跨界也反向丰富了交响乐自身的表现语汇,为其注入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气韵,是实现艺术本土化、促进文化交融互鉴的积极信号。这次彩排虽非正式演出,但其探索方向预示了古典艺术在当代发展的某种可能性:唯有打破壁垒,深度对话,才能在守正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最终实现高雅艺术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使其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生生不息。

微信图片_2025-09-26_101955_547.jpg微信图片_2025-09-26_102001_780.jpg


2025年9月26-27日,室内乐·昆曲音乐剧场《牡丹亭·惊梦》诚邀您走进天桥艺术中心中剧场,一起感受这份藏在旋律里的古今深情。

购票请点击下方二维码

微信图片_2025-09-26_102258_275.jpg微信图片_2025-09-26_102316_665.jpg


返回